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桑蚕产区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松花江沿岸,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小题2:图示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
A.甲B.乙C.丙D.丙和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6分)
(2)距离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的销售,请解释原因。(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禁止过度开垦,大力倡导退耕还牧
小题2: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过98%,但粮食安全压力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                 (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④城市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3: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北素有“玉米黄金带”之关誉,记者近日在东北采访了解到,如今东北地区为全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米源,正在成为我国的“水稻黄金带”。“东北优质粳米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是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东北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土匹配良好
小题2:我国“玉米黄金带”主要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松辽平原C.松嫩平原北部D.辽河平原南部
小题3:使东北大米成为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单季水稻,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
C.气候的日较差小
D.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