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3题。小题1:东北农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3题。小题1:东北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3题。
小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资源优势。
小题2: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易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③④两项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小题3:题,耕地面积广大、宜农荒地最多属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
举一反三
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1)C地是________________平原,E为_______________山脉。
(2)表示B城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图为(将上面四幅图中正确代号填在括号内)(   )
(3)图示地区积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积温值A地高于E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E、B两地相比,前者距海较远,但其降水量却比后者多约3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东北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注主要山脉: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 
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 
(3)由图分析东北的地形结构 
(4)在图上适当位置填注与东北接壤的邻国名称。 
(5)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请问保护沼泽地举措的意义何在? 
①生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停止开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小题。

(1)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
(2)西部草原区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填一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戊地
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A.水产养殖与捕捞                            B.发展林木业
C.果树栽培                                  D.捕捞生产
E.种植业                                    F.放牧业
(2)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可能会产生沙化现象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地。
(3)为了减少灾害和保护环境,在沿海地带应__________________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