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3分)
(2)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2分)
(3)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                                           ;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               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有                                            。(5分)
答案
(1)气候干旱  沙漠广布  植被稀少 河流稀少(答出3点3分)
(2)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1分)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1分)
(3)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答出2点2分)。
土地荒漠化(1分)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沙尘暴。(1)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即西北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分析。(2)结合B图反映沙尘暴多发于春季,自然原因从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风等要素分析。(3)沙尘暴发生的人为原因即西北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多种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用水等。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也主要结合植被保护方面分析。
举一反三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回答16—17题。

小题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B.②C.③D.④

2,4,6


 
小题2: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33—34题。

小题1: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2: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11题。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过度开垦C.开采矿产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