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迅速缩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水灾频繁C.植被破坏D.污染水

下图为“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迅速缩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水灾频繁C.植被破坏D.污染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迅速缩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水灾频繁C.植被破坏D.污染水源
小题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河流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更具优势的开发方向是
A.水力发电B.内河航运C.水产养殖D.净水生产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B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设计改变了过去常考的长江中游地区洪灾形成的原因,代之以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解题的关健仍在审题上,人为原因是本题设计的精妙所在。根据“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P湖湖泊轮廓、长沙(城市名称)可知该地为洞庭湖流域,该题强调的关键是人为原因,联系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洪灾产生的人为原因,不难得出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中游湖泊泥沙淤积,加上中游地区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迅速缩小。水灾频繁是自然原因,污染水源并不改变湖泊面积。
小题2:此题是小区域地形图上流域的综合开发,此题的关键在于东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的地形比较,得出其所在区域是平原地形,则其具有的优势开发方向将迎刃而解。根据图中等高线程度不难看出,西南部地区为丘陵,东北部为平原地区,内河航运发达,且东北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较广,适于水产养殖。由于平原地区落差小不宜水力发电,净水生产宜选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好,而东北部地处河流的下游地区水质较差,不宜发展净水生产。
举一反三
下图为南美洲北部奥里诺科河流域(主体部分)示意图及M地降水量月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支流水流平稳
B.干、支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C.干流贴近东南高地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气侯是干流两侧支流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小题2:下列关于该河流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水循环以陆上循环为主
小题3: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是
A.小麦为主的旱田农业B.热带迁移农业
C.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D.林业和造纸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长江中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这是气候、地貌、水文及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阐述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1)黑河属于_______河(内流、外流),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分)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_______,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_______。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6分)
(3)分析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4)简述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下图为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M河段河谷形成原因(4分)
材料一:甲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85%的地区为平原。每年雨季到来,随着上游邻国的水位上涨,再加上连降暴雨,该国往往会洪水泛滥。
(2)读图和材料一说出该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低成本制造企业开始从中国转向人口同样众多的邻国——印度。调查显示,中国最低工资约为印度的二至三倍。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此次产业转移时印度的有利影响(8分)
(4)M河谷所在地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各自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应该,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汉江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铅、锌、铜、锑、镍、铁、汞、金、银、铀、煤、石油、天然气等。

材料二: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黄石、部州、黄闪、孝感、 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1 +8”,该区域占湖北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 下图2006年武汉市城市圈产业结构示意图和2006年武汉城市圈工业结构示意图。

(1)汉江流域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汉江流量大、汛期长,以         补给为主。(4分)
(2)影响武汉市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中,除地形因素外主要还有                  。(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8分)
(4)武汉城市圈主要以钢铁、石油工业、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光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为主。结合材料二,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