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图(图4),完成9~11题。

小题1:二级开发轴相对于一级开发轴的优势有        (   )
①科技发达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工业基础好       ④劳动力价格
⑤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小题2:2010年2月6日上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正式开建,兰新铁路建成后,兰州至西宁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半个小时。下列关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设对于西北轴的发展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
A.有利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
B.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
C.扩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
D.改善了西北轴交通运输落后的现象
小题3:下列有关一级产业带中沿江产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轴已形成甘蔗、油菜、大豆、亚麻等农产品的主要分布区
B.沿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
C.沿轴地区盐渍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
D.沿轴已形成汽车、钢铁工业走廊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一级开发轴主要是沿江产业带,二级开发轴为沿铁路产业带,二级开发轴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所以劳动力价格具有优势,中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设有利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有利于改善了西北轴交通运输落后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长江沿线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油菜等;长江沿线煤炭资源短缺;盐渍化和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沿轴已形成汽车、钢铁工业走廊。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举一反三
在崛起的长江沿岸城市带中,人们称“长江是条龙,龙头是上海,龙身是武汉,龙尾是重庆”,据图回答19—21题。

小题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上游,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
A.源头~A河段
B.源头~B河段
C.源头~C河段
D.源头~D河段
小题2:长江沿岸某城市因夏长酷热多伏旱而得名“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山城”,而冬春时节云轻雾重又名“雾都”。请依据这些地理特点判断该城市是图中的:(   )
A.AB.CC.ED.G
小题3:图中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于2010年4月14日,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下列关于玉树及玉树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玉树藏族自治州是藏族人口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在行政上属于青海省
B.玉树地震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断层活动造成的
C.玉树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
D.玉树位于金沙江上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材料二: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独家]。据统计,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旱灾59次。
材料三:淮河流域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a.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b.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为拍摄日期)

图2
【材料三】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1)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      技术获取的,入海口处陆地影像图颜色深浅不一,这表明          。(6分)
(2)从三张影像图中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分析造成其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6分)
(3)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是       ,劣势条件是       。(6分)
(4)本区的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5)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黄河上游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小题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 ④
小题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有利  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