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地处中纬西风带背风坡C.

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地处中纬西风带背风坡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地处中纬西风带背风坡
C.人类水资源利用不当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小题2:乙所示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是
①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图示甲位于新疆干旱地区。故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
小题2:图示乙位于四川盆地周围,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酸雨,故酸雨形成的危害不包括海平面上升。
举一反三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2)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9分)

材料一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 --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北京
106
TSP

上海
160
NOx
Ⅲ 2
石家庄
120
TSP
Ⅲ 1
深圳
132
NOx
Ⅲ 1
珠海
58
TSP
II
重庆
110
SO2

 
材料二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图21是某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3分)
(2)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至少三点)(3分)
(3)分析材料二,分别列举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中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原则的措施:①       ;②                              ;③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3~26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小题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小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小题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A.耕地质量下降,气候类型改变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1957年)
洞庭湖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4 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10%
洞庭湖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2 600平方千米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在图中用“∥”符号标出。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和下游段综合整治的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