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1)日本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1)日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

(1)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所致。
(2)此次强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震级高、震源深、破坏力大    B. 未能在震前发布预报和警报
C. 主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 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表 日本主要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4)根据表推测,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含碘食盐、蔬菜价格上涨      B. 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
C. 船舶、铁矿石的价格下跌      D. 汽车轮胎的原料——橡胶价格下跌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数字地球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④遥感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黑色旅游”指人们到灾难、恐怖事件或悲剧等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6)如果日本震后想开发“黑色旅游”,试说明其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亚欧 太平洋(无先后次序)
(2)D
(3)太平洋沿岸
(4)B
(5)C
以上每答对1处得1分
(6)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对一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致。
(2)本次地震引起海啸,导致核电站泄漏。所以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危害巨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根据图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4)本题考查日本的工业部分。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旅游业的作用。发展“黑色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热。
材料二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1.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2.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材料三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三中世界适宜避寒区范围的一月平均气温范围。
(2)读图回答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北欧各国,如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是高密度避寒产出地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米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据此完成1~3题。
小题1: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
小题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
小题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
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潍坊质检)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D.数字地球
小题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较1954年偏少,但洪水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高于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严重。回答10、11题。
小题1:2010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洪水
A.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变浅、水域变小
B.洪峰量大是由于受强热带低压控制
C.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是由于流域面积扩大
D.造成的人员伤亡少是由于流域人口减少
小题2:能够实时反映洪水淹没范围的技术手段是
A.GISB.RSC.GSMD.GP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7、图8回答28~29题。

小题1:若图7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7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小题2:若图8为图7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