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多个县(市)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多个县(市)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多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四川灾区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4分)
答案

(1)  西南地区
(2)  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3)  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读泥石流分布图可知: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第(2)题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那么结合此条件,联系材料的信息,回答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第(3)题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为减轻泥石流的危害,人们能够做到的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工程活动对山体的破坏,同时加强灾害的检测和预警。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及材料考查泥石流分布、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判断泥石流主要分布区,掌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并会分析治理措施。
举一反三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题。

小题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
小题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4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10分)
(2)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是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它们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1)判断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A作用还是B作用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简要分析A作用减弱时,鄱阳湖平原发生的气象灾害。(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
B.寒潮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C.寒潮是从太平洋地区吹来的寒冷空气
D.寒潮只会带来大风,不会带来降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