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2011年5月,鄱阳湖地区(图22)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降水也大大减少,导致湖泊严重“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图23是1957—2008年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 2011年5月,鄱阳湖地区(图22)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降水也大大减少,导致湖泊严重“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图23是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它们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
答案
(10分) (1)B作用(不计分) 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2分) (2)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或冬季风的力量相对增强),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6分,前两个自然因素的要点不能缺,后两个人为因素任意答一个即可,每个要点2分) |
解析
本题试题的图片及问题如下:
(1)读图23,判断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A作用还是B作用并说明判断理由。 (6分) (2)当A作用减弱时,鄱阳湖平原可能发生什么灾害。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对材料的理解,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所以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B作用。 (2)A作用减弱表示,长江上游地区汇流量较少,所以有可能出现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理解图表的含义,提取有效信息。 |
举一反三
从2010年4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2010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读北京市1960~2000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出现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小题1:该地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居多的季节是 小题2: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反气旋过镜 |
|
(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早春,我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低,气温偏高,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小麦主产省区暴发了严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材料二 部分严重受灾省区分布图。
(1)解释东北地区较全国其他地区旱灾偏轻的原因。 (2)山东省受灾面积较大,根据所学知识说出防灾减灾措施。 |
(10分)2011年4月3日,新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北疆大部分出现了1~3mm的降水(雨、雪),沿天山一带降水量有5~8mm,石河子13.55mm、乌鲁木齐10.3mm;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则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雪灾明显大于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大风降温天气过后,北疆伊犁河谷和沿天山一带还需防范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2)分析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或沙尘暴天气的原因。 |
(10分)该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
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 试填空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小题1: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________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________分布以及________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较大。 小题2: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________分布极为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因暴雨容易酿成洪涝灾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