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一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一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一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2一11完成下列各题。

图2一11
(l)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湿润系数在0.05一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于________,B地属于________,C地属于________。
(4)图中A地区天然植物类型以_______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等。
答案
(1)B(2)D
(3)干旱的亚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温带草原           过度放牧             滥伐森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由图中数值可知八为干旱的亚湿润地区,H为半干旱地区,C为干旱地区。A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造成荒漠化的出现。
举一反三
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了名为“减少森林砍伐和林地退化造成的碳排放”计划启动仪式。该计划旨在将雨林地区联合起来,保护雨林。图2一13为某雨林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结合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2一13
(1)图示A地区是________,降水类型为____________。
(2)雨林与碳排放有关联,反映了雨林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据研究表明,A地区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5)近些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这说明雨林具有_的功能。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人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域分布图,判断(1)~(3)题。

(1)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岩石裸露、石漠化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D.植被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2)从区域资源状况看,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石油工业  B.电子工业  C.煤炭工业  D.造船工业
(3)不可能在该区域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积雪融水  B.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下游地区人口迁往上游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灌溉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提高人口素质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

1.图A和图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者相比较
A.商品粮基地A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资源多
B.商品粮基地A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劳动力资源不足
C.商品粮基地B区域热量丰富,降水较多
D.B 图所示区域夏季伏旱季节,降水稀少,水热配合较差
2.政府提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质上是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了确保图示两商品粮基地粮食稳定增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A区域在发展粮食生产时应注意保护湿地资源
B.A区域的复种指数可大幅度提高
C.B区域可加大投人发展大型机械化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D.B区域可发展“立体农业”以提高农民的收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________政策;“长三角”主要是________(政策)。
(3)但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