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B地是   ;从气流分布状况看:D地是     。(2)图中箭头①与等压线垂直,表示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B地是   ;从气流分布状况看:D地是     。(2)图中箭头①与等压线垂直,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B地是   ;从气流分布状况看:D地是     
(2)图中箭头①与等压线垂直,表示的是______,箭头②与等压线斜交,表示的是_________。
(3)图中气压中心D的名称为           ,被气压中心D切断的气压带是       
(4)此季节,A点的风向为___,D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
答案

(1)低气压 反气旋
(2)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3)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4)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从气压分布状况看:B地是低气压,D地高气压是;从气流分布状况看:B地是气旋,D地是反气旋。
第(2)题,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3)题,图中气压中心D的名称为亚洲高压,被气压中心D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4)题,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A点的风向为西北季风,D地区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即可作答。
【知识拓展】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

举一反三
浙东四明山是革命老区,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有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据此回答题。
小题1:四明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属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小题2:四明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
A.红壤B.水稻土C.黑土D.紫色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l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
A.l3世纪比现代暖
B.l3世纪比现代冷
C.l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世界上某地的气候要素统计表。读表,完成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3.9
5.5
7.3
15.1
17.1
22.9
25.7
22.6
19.6
14.8
9.6
4.9
降水量(㎜)
184
117
116
87
79
34
25
68
94
132
177
203
小题1:关于该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终年温和湿润B.夏季炎热少雨
C.冬季严寒多雨D.无明显干湿季变化
小题2:影响该地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C.地形的起伏变化D.人类对下垫面的改造
小题3:该地属于(  )
A.温带海洋系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B.先冷后暖
C.逐步变冷D.先暖后冷
小题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