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读古代西亚地区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髙原。当山上的积雪融化和春雨连绵时,河水泛滥。材料二:古

(20分)读古代西亚地区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髙原。当山上的积雪融化和春雨连绵时,河水泛滥。材料二: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读古代西亚地区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髙原。当山上的积雪融化和春雨连绵时,河水泛滥。
材料二:古巴比伦的文明,曾经无比灿烂。现在这里却是无垠的沙漠和已被烈日晒焦了的田野,到处有古代水渠和巨大土岗的残迹。
材料三:考古发现,古巴比伦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丘陵上;约公元前五千年后的遣迹,集中在河谷平原。
(1) 图中①②两地都是荒漠,分析两地这一景观成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 结合上述三个材料分析河流对古巴比伦农业的影响。(10分)
(3)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古巴比伦农业文明消亡的人为原因。(4分)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读世界某区域图形 ,回答各题。

小题1:图中N地与Q地相比,N地气温较高,其原因是
A.纬度位置相对较低B.西风极为强劲
C.暖流增温增湿作用D.地形为平原,地势更低
小题2:下列有关输油管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时加剧了生态的脆弱
B.气候寒冷,水源缺乏
C.石油调配极大促进南北两端站点经济发展
D.能自流输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和资料,回答各题: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
 耕作制度
 甲省
    21.18万
 约6 800 万
 一年两熟
 丙省
    45.4万
 约3 800万
 一年一熟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
耕作制度
甲省
21.18万
约6800万
一年两熟
乙省
45.4万
约3800万
一年一熟
小题1:分析乙、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交通闭塞和水源短缺B.夏季酷热和台风频繁C.干旱和低温D.盐碱和洪涝
小题2:分析乙、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交通闭塞   B 夏季酷热和台风频繁    C干旱和低温    D 盐碱和洪涝
小题3:图中丁地带7、8月份河川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B.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
C.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D.夏季风势力弱,降水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人口分布图

(1)根据材料简述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12分)
(2)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与我国相比,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有哪些?(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C.两地交通都具有沿河湖、沿铁路的便利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小题2: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  )
A.节省投资成本B.减少对沿线城镇切割
C.保障旅客安全D.节省土地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日、韩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示意图,图中资本拥有量(K/L)是指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拥有量(N/P)是指每10万人口?平方千米的自然资源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A.①是中国B.②是韩国C.③是日本D.③是中国
小题2:从图中可知,①国企业在③国城市投资办厂,主要是因为③国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研发能力强C.劳动力资源丰富D.政策优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