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 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偷、青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 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偷、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 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偷、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根据右图回答题

小题1: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 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 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 川气东送工程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与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
小题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储量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两个西气东输工程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概况,能抓住我国的主要区域地理概况,并能借鉴课本关于能源跨区域的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即可。
举一反三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题:

小题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小题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小题2:“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反映了区域具有
①整体性特征 ②差异性特征 ③开放性特征 ④独特性特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右图表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二:长期以来,广东、香港、澳门与珠江流域及周边8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材料三: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积极影响(8分)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川气东送(下图)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表1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题。

小题1: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修建时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环境问题B.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
C.可以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D.经过高原和山地多、工程难度较大
小题2: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煤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B.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C.2000~2011年,原油消费量逐渐下降D.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