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图17                        

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图17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17                                图18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优势有哪些?(3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什么?(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什么?(3分)
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侨乡(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佛山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但有可能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第(1)题,由图可知,佛山市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养殖业、蔬菜种植等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第(2)题,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等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因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第(3)题,顺德地区家具工业高度集聚,是为了便于企业间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第(4)题,佛山地区的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既有利于产业升级,又能保护环境。
举一反三
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图15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回答问题。

小题1:图15中显示了ipad2生产的产业
A.转移现象B.升级现象C.集聚现象D.分散现象
小题2:受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震灾的启示,今后日本电子企业应注重
A.提高产品价格B.提高运输能力
C.扩大海外产能D.创新生产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区域发展核心是
A.资源集中的区B.技术发达地区C.经济特区D.大城市
小题2:目前我国经发展格局是
A.由资源丰富区资源贫乏区推进
B.由区域发展核心向周边地区推进
C.由沿海向内陆及沿边地区推进
小题3:图中f若代表资源流动方向,其应该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
D.重点是向海外拓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
(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
 
甲地区
乙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地形类型
除山地外,大部分为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紫色土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下图为中国新疆喀什附近地区图。
材料二 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之后,准备帮助喀什地区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进一步促进喀什地区的工业发展。

(1)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此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2分)
(2)新疆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喀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有热量比较充足和               。 (2分)
(3)与我国较早成立的其他经济特区相比,新疆喀什的区位优势是        (2分)
A.纬度位置较高
B.深居内陆
C.位于我国西北边疆
D.周边接壤国家较多
(4)喀什地区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等。喀什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必然会成为其        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从而促进喀什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
A.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