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
(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举一反三
读我国某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生态环境脆弱
    B、戈壁、荒漠广布
    C、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频发
    D、冻土发育广泛 (2)a铁路线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①云南磷矿外运   ②贵州煤炭外运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   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⑤昆明鲜花出口 [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填写下面字母或数字代表的意义。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6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开始试运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乘坐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高原列车,游客不仅能饱览青藏高原绚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味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藏民族文化。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高原铁路。青藏高原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有民谚如此形容青藏线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但景色摄人心魄。高原天空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真可谓是“六月飞雪、一天四季”啊。

(1)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世界性巨
    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致位于下图的_____点附近。
(3)地球运动到_____点附近时,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是_________________。
(4)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青藏铁路的修建,试分析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2月15日,随着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成功,结束了墨脱县是我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海拔由7000多米急速过渡的到200米。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量可达5000毫米,当地地震、滑波、泥石流、强降雨频发。回答1—3题。 1、制约墨脱先修筑公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处边疆,经济落后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少
D、海拔高,气候严寒 2、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当地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
B、增强区域间文化交流
C、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D、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3、墨脱县南部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
B、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影响
C、地处喜马拉雅山迎风坡
D、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昔日蜀道难,今日大改观”,四川盆地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有[     ]
A、成昆铁路和川黔铁路向北联系云贵高原
B、宝成铁路,成渝铁路穿越秦岭联系东西
C、长江向东穿过巫山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
D、川藏公路穿越云贵高原联系西藏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