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6分)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区域示意图,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区域在几千万年前就是一个湖盆。原先的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生物遗体

【题文】(26分)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区域示意图,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区域在几千万年前就是一个湖盆。原先的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生物遗体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6分)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区域示意图,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区域在几千万年前就是一个湖盆。原先的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生物遗体不断堆积;后来,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形成一个盐的世界。它夹在高山之间,地壳活动强烈,多断裂和岩浆活动。
材料二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7月15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形成综合服务-海关、国检查验-口岸作业居中,仓储物流分居两侧,保税加工外围布局的格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产业集聚地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
(1)结合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中甲区域附近的三类矿产资源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简述资源开发对促进甲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2分)
(2)兰新高铁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4年12月通车,该铁路建设不仅创造了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距离最长、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等世界多项之最;而且也是铁路建设与保护世界性文化遗址和自然保护区的杰作。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兰新高铁建设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8分)
(3)兰州建立了“综合保税区”,实施综合保税制度,运营国际货运列车,力图重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中心城市。试分析兰州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6分)
答案
【答案】
(1)煤矿:生物沉积作用(2分) 钾盐矿:化学沉积作用(2分) 铅锌矿:岩浆作用(或岩浆活动)(2分)
措施: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构建多条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值;②积极改善交通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民族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③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控制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每点2分,共6分)
(2)地形起伏大,自然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穿越风沙、高寒等灾害频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一次性建设里程长;需要考虑对自然保护区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每点2分,答4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兰州是我国西部的大城市(或省会城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②铁路连接东西和南北,交通便利;③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④科技力量较强;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支持等。(每点2分,答3点得6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和图示分析,甲区域拥有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钾盐和铅锌,从材料中“原先的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生物遗体不断堆积”形成煤炭;“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形成一个盐的世界”,水中盐分不断聚集,因化学沉积形成钾盐;在铅锌矿床中有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与岩浆岩有关的容矿沉积等,从材料中“地壳活动强烈,多断裂和岩浆活动”,分析,因岩浆活动形成铅锌矿。
措施:主要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甲区域因资源丰富,该区域发展主要依托资源开发,故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因初级产品获得经济效益低,故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偏于产品输出,加强区域间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恶劣,加大施工难度;“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距离最长”,体现了一次性建设里程长;“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体现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铁路建设与保护世界性文化遗址和自然保护区的杰作”,需考虑对自然保护区与历史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3)物流业需考虑交通条件及需求量等。兰州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铁路枢纽,陇海-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四条铁路交会点,交通便利;兰州是我国西部大城市,货物重要集散地,对交通需求量大;“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7月15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体现了国家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科技力量较强。
考点: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兰新高铁建设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兰州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
举一反三
【题文】某地质勘探小组沿着自西向东方向,在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下表。当地表层为潮湿、黏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各题。
地点
A
B
C
海拔(m)
400
250
46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m)
412
73
421
 
【小题1】该区域可能属(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小题2】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B.大豆
C.苹果D.茶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
【小题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8分)地理环境的变迁影响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
新疆哈密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指出图中照片所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浸蚀而成山岭
B.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③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D.④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大别山B.大兴安岭
C.祁连山D.太行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033/N,1140 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
【小题2】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
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