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题文】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2分)
(2)图中河流属于水循环的     环节。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该河流主要参与了   __  循环。(2分)
(3)图中洋流向     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4)该地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2分)
答案
【答案】
(1)C (1分) 流水堆积作用(1分)
(2)地表径流 (1分) 海陆间(1分)
(3)北(1分)   增温增湿(1分)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冲积扇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沿途携带的泥沙呈扇形沉积所形成,从图中两条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可判断C处为河流从山地流入平原(200米等高线)的地方,即河流的出山口的位置。
(2)河流属于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最终入海,为一外流河,所以参与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
(3)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所以该题中洋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据图中平原地区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可知回归线以北地区为高纬度地区,故为北半球某区域,洋流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4)据平原地区的自然带可以判断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因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是一一对应的。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该区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
考点:考查水循环、洋流、及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举一反三
【题文】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不会含有化石D.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小题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水平岩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岩层Ⅰ的厚度大于水平岩层ⅡB.水平岩层出露宽度与地面坡度等有关
C.水平岩层Ⅰ在山谷处分布的海拔最高D.水平岩层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水平岩层Ⅱ
【小题2】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B.从甲地可以直接观测到乙地
C.丙地海拔高于甲地D.适宜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故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小题2】图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该地盛行(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地貌景观图,回答各题。

【小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
【小题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m2,流速为300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
A.300m3/sB.500m3/s
C.1500m3/sD.15000m3/s
【小题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