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图是北半球与理想大陆(部分)叠加图,读图回答:(16分)(1)若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某洋流,其名称为:    &#

【题文】下图是北半球与理想大陆(部分)叠加图,读图回答:(16分)(1)若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某洋流,其名称为:    &#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是北半球与理想大陆(部分)叠加图,读图回答:(16分)

(1)若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某洋流,其名称为:                   
(2)若序号①—⑨表示主要陆地自然带,则③是         (填自然带名称)。
(3)若序号①—⑨表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则⑥表示             (填气候名称),气候⑨的主要特征为              
(4)在1月份,⑤地的风向为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60°附近气流垂直运动情况为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为       ;6月22日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区域是              
答案
【答案】
(1)北赤道暖流
(2)热带季雨林带
(3)地中海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4)西北,上升
(5)北移,南半球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箭头为北半球的赤道附近,属于北赤道暖流。
(2)③位于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形成热带季雨林带。
(3)⑥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⑨位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其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
(4)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⑤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其风向为西北风;盛行西风为暖气团,极地东风为冷气团,两者相遇,暖气团被抬升。
(5)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向北移动;6月22日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区域为南半球。
考点: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气候类型、气压带与风带
举一反三
【题文】(2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请比较图中两国面积的大小,并据图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冬季,船在A海域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             ,船在B海域航行时速度会变慢,这时,船航行的方向为        。(4分)
(3)印度盛产棉花,适宜该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之一是光热充足,请据图说明该国具备这种条件的原因。(2分)
(4)请据图比较两国矿产资源的优劣。印度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4分)
(5)水旱灾害影响印度的粮食生产。请说明印度水灾与西南风变化(西南季风进退和强弱)的关系。(4分)
(6)据气候统计图(上为M城市。下为N城市)概括,M城市降水特征是             ,N城市气温特征是               。(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图2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两坡的雪线高度相差约为     
A.200 mB.500 mC.3700 mD.3900 m
【小题2】关于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是南坡,湿度大于乙坡
B.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3000m以上,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D.3000m以上,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小题3】关于该山地山麓与山顶气温年较差比较及成因的说法最可能的是
A.山麓大夏季气温上升快B.山顶小夏季气温上升慢
C.山麓大冬季气温下降快D.山顶小冬季气温下降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虚线框内为某河道局部放大图,H为河心沙洲。回答下题。

【小题1】有关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山脊大致为南北走向B.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C.地形类型为山间盆地D.山谷大致为东西走向
【小题2】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此时,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乙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C.丙地位于冷锋锋后,水较多D.丁地吹偏西风,降水概率较小
【小题3】对于虚线框内河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加快洋流流速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缓解全球变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错误的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