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下图为“九寨沟导游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东侧日则沟

【题文】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下图为“九寨沟导游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东侧日则沟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下图为“九寨沟导游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则查洼沟形成“干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切,湖水外泻       
B.构造沉降的洼地少,难以蓄水成湖
C.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 
D.降水少,河流流量小
【小题2】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
称为“圣湖”,五花海不封冻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处断层带,地下有温泉水涌出  
B.该湖泊为咸水湖,所以冬季不结冰
C.纬度低,冬季气温高       
D.海拔低,冬季气温高
答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而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可推断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造成地表水大量下渗所致。
【小题2】五花海不封冻可能和地壳运动有关系,地处断层有地热泉水溢出,使水温较高,不易封冻,A正确;B项从图可以看出既有河流流入五花海又有河流流出,故五花海为淡水湖,B错;,五花海与九寨沟其他地区纬度位置、海拔高度相差不大,故纬度、海拔不能作为五花海气温高的原因,C项、D项都错。
考点:地貌与地表水;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举一反三
【题文】下图为沿23026S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图中⑤地气候成因无关的是(    )
A.地形B.东南信风C.暖流D.东北信风
【小题2】图中(    )
A.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B.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
D.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小题3】图中剖面线穿过了全球六大扳块中的(    )
A.三块B.四块C.五块D.六块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南亚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班加罗尔海拔700多米,气候四季宜人、干净整洁,是印度有名的“科学城”。印度有40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在中学推出“计算机学习计划”,印度每年可培养约7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只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班加罗尔才吸引了国际软件公司的注意,但它经过30年的发展,微软、惠普、3M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研发基地。
材料二: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

(l)判断上图中所示季节,并简述图中丙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6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3)根据材料二和图上的相关信息,简述与乙地相比甲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乙地冬季降水多的成
因。(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船长郭川孤身一人驾驶“青岛号”帆船,依次跨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绕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和非洲好望角,经过138天的颠簸,全程不停靠、无补给、无机械动力支持,于2013年4月5日,“青岛号”到达终点,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帆船的环球航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在合恩角和好望角附近海域航行时(    )
A.顺风、顺水
B.合恩角附近顺风、顺水,好望角附近逆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合恩角附近逆风、逆水,好望角附近顺风、顺水
【小题2】下列自然地理特征,青岛与好望角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B.多雨期C.植被类型D.高温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右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
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小题2】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小题2】此地(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B.位于12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