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A.aB.bC.cD.d【小题2】根据等

【题文】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A.aB.bC.cD.d【小题2】根据等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aB.bC.cD.d
【小题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C.西北部地势起伏大D.东南部沟壑纵横
【小题3】d处等温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
A.受山脉分布的影响B.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C.受纬度位置的影响D.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等温线及海陆轮廓,a、c、d三处冬季冷空气到达时,没有经过水面,携带的水汽少,降雪较少,A、C、D错。b地根据等温线判断,是山地地形,冬季风的迎风坡。且冬季风到达前经过渤海海面,携带的水汽多,所以降雪最多,B对。
【小题2】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温度低,所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错。山东半岛等温线呈闭合曲线,说明是山地地形,B错。西北部等温线密集,说明高度起伏大,C对。东南部等温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D错。
【小题3】d处等温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太行山,山脉走向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山脉分布影响的结果,A对。季风、纬度、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考点:等值线图,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温度与高度的关系,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举一反三
【题文】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
A.秦岭-淮河B.天山
C.黄河D.南岭
【小题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A.气温B.气压
C.湿度D.阳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植被盖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植被盖度关系图”.在小流城内,分别选取植被盖度10%,40%,70%和90%的样地,对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土层进行试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植被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cm土层饱和导水率随植被盖度变化率最大
B.植被盖度40%的样地20~30cm土层饱和导水率最低
C.植被盖度20%处土层饱和导水率差异最大
D.饱和导水率与植被盖度呈正相关
【小题2】下列因素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关系不大的是
A.地温高低B.流域面积
C.坡度大小D.土壤质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状况,此时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1 2月7-14日的大气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粗虚线为对流层顶,细实线为等压线(单位:hPa),细虚线为等温线(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b、c两地之间的对流层比d、e两地之间的对流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B.暖流流经
C.深居内陆D.地势较低
【小题2】图中a、b两地之间与c、d两地之间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a、b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c、d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
B.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降水天气
C.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晴朗天气
D.a、b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c、d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4分)近年来,随着都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2014年冬季都阳湖再创历史最低水位,放眼望去,大片湖底就像一片北方的大草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甲、乙两地年平均雾日数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4分)
(3)推测都阳湖面积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