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据图判断(  &

【题文】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据图判断(  &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小题2】此地(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B.位于12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北京时间14时太阳辐射最强,故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而不是16时,故A错误;读图可知地面在一天中的散失的热量都大于零,即为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故B正确;读图可知,气温最低为7时,而地面散失热量约为14时,故C错误;由图可知,7时至15时左右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失热量,其余时间小于,故D错误。
【小题2】读图可知,气温最高时段为北京时间16时,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午后14点左右,故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约两个时区,通过计算出经度约为90°.当该处日出时地面开始从太阳吸收热量,当日落时停止吸收热量.读图可知停止时间约为21时,开始约为6时,故大约为15时,故C正确。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间换算。
举一反三
【题文】读“2012年11月20日10时(北京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B.甲地风速大于乙地
C.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D.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
【小题2】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量多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量却集中在夏季。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纬度    ④洋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图示我国部分地区1970年和2000年夏玉米播种日期等值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1970年相比,下列地区2000年夏玉米播种日期推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导致①、②两地夏玉米播种日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人类活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7日某时发布的亚欧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此时甲地昼夜温差较小,乙地昼夜温差较大。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
A.5B.15C.25D.30
【小题2】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L线东南侧降水比西北侧多
B.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为云雨天气
C.印度半岛风速小
D.副极地低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