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钛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钛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钛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钛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答案
A.Na+为溶液中的微粒小于1nm,“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为胶体,它的分子直径比Na+大,故A错误;
B.滤纸上的孔隙相对于胶体粒子大小较大,所以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半透膜上的孔隙相对于胶体粒子大小较小,所以胶体的粒子不可以通过,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当一束光线透过.“钴钛箐”的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钴钛箐”的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故C正确;
D.“钴钛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nm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雾B.氢氧化铁胶体
C.石灰乳D.KNO3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分散质粒子能否通过滤纸
D.是否无色透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B.Fe(OH)3胶体C.淀粉溶液D.豆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
C.清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原因是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