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

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1)从实验原理来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指、也可以指                             
(2)实验时气体收集在B中,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若要检验产生的气体是O2,待气体收集结束       后,用弹簧夹夹住B下端乳胶管,打开单孔橡皮塞,                   

(3)为探究CuO在实验②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除与①比较外,还需补做下列实验不必写具体步骤):a.证明CuO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b.                   
(4)为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加入双氧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你设计验证的实验是                   
(5)实验开始时,当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后,由于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采取的措施是                             ;在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时,除了要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相平以外,还应注意                                
答案
(1)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干燥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
(3)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4)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2(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
(5)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反应速率,所以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指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2)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可知,B仪器名称是干燥管。氧气是助燃性气体,所以检验氧气的实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3)判断一种物质是催化剂,除能改变反应速度外,还要验证:一是质量不变,二是其化学性质不变,即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4)根据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可知,要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加入双氧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设计验证的实验可以是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2(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5)要使液体顺利滴下则应该是内外压强相同,所以采取的措施是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在测量气体体积时,应该是两侧的压强相同,且温度也是相同,所以措施是使左右两端液面相平,且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举一反三
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1)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为           
(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         
(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简要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
B.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试管中进行镁和水反应时,稍微加热
D.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 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 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CO (g)+2H2(g)CH3OH(g) Δ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 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
300 ℃
350 ℃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______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从上表中选择)。
(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反应Ⅰ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CO、H2、CH3OH的浓度之比为1∶2∶1
B.2v(H2)(正)= v(CO)(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1 275.6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ol-1
③H2O(g)===H2O(l) ΔH3=-44.0 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反应3A(g)+B(g)C(s)+4D(g)  ΔH<0,下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B的浓度               ②升高反应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④加入催化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