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 ,B. 。(填“能”或“不能”)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 乙(填“>”、“<“或“=” )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 。 ④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 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 极流出。 |
答案
(1)不能 能 (2)①BD ②> ③Zn - 2e- = Zn2+ ④1mol·L-1 (3)b b |
解析
试题分析:(1)A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是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2)①A.甲具备原电池形成的条件,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乙不具备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错误。B。由于活动性Cu<H,所以Cu不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正确。C.甲中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质量减少,Cu作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乙中Zn由于活动性比H强,所以可以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锌片质量减少。错误。D.在两烧杯中硫酸不断被消耗,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均增大。正确。②由于在甲烧杯中形成了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乙。③在甲烧杯中形成了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式为Zn - 2e- = Zn2+。④n(H2)= 1.12L÷22.4L/mol=0.05mol.所以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为0.1mol.n(H+)(总)=0.1mol+0.1 mol/L×1L=0.2mol。所以原溶液中c(H+)=0.2mol÷0.1L=2mol/L。c(H2SO4)="1/2" c(H+)= 1mol/L。(3)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因此氢气应通入电极b;氧气应通入电极a.电子从负极b流出,流入到正极b电极。 |
举一反三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C.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
|
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I,铜片上有O2逸出 | B.装置I,锌片溶解,发生还原反应 | C.装置II,电池反应为:Zn+ Cu2+= Zn2++ Cu | D.装置II,外电路中,电子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
|
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手机电池中的反应为: 2CH3OH+3O2+4OH- 2CO32-+6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 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CH3OH+8OH--6e- =CO32-+6H2O | C.标况下,通入11.2LO2完全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 |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
有关下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必须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反应 | B.乙池中电极反应式为NO3-+4H+ + e-=NO2↑+2H2O | C.当铜棒质量减少6.4g时,甲池溶液质量增加6.4g | D.当铜棒质量减少6.4g时,向乙池密封管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O2,将使气体全部溶于水 |
|
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i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B.Pt电极是电池的负极 | C.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NO—2e—+O2—=NO2 | D.该电池在标准状况下,若Pt电极消耗2.24L O2,NiO电极电极产生2.24LNO2气体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