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D四块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和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有A、B、C、D四块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和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A、B、C、D四块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和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 >C >A >B         B. D >A >B >C
C.D >B >A >C         D.B >A >D >C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活动性强的金属;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据此可以解答。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故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答题时能从原电池的负极、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等方面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举一反三
Ⅰ.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Ⅱ.(1)如图所示,烧杯中为CuCl2溶液,在图中画出必要的连线或装置,使连接后的装置为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

铁板:                       ;碳棒:                         
(2)铜片、锌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当导线上通过3.01×1022个电子时,锌片质量减少________g。铜片表面析出氢气_________L(标准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拆开1molH2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1molO2需要消耗496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能够释放463kJ能量。根据以上所给的数据计算反应:
2H2(g)+O2(g)=2H2O(g) ;△H =                   。
(2)如图所示,可形成氢氧燃料电池。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当电解质溶液为H2SO4溶液时)和碱式[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或KOH(aq)时]两种。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锌为      极,电极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铜电极反应式为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是负极
B.电子由b通过灯泡流向a
C.该电池总反应是2H2+ O2= 2H2O
D.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复分解反应
B.铅蓄电池放电时,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C.锌电锰干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
D.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