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 mol·L-1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 mol·L-1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 mol·L-1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为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在这几种物质中n(Na):n(Cl)=" 1:1." n(NaOH)="0.03L×10.00" mol/L=0.3mol。所以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1/2=0.15mol错误。B.假设n(Na+)=7mol,若n(Na+):n(Cl-)为7:3,则n(Cl-)=3mol。在反应的过程中电子转移3mol,而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的和为4,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小值为4,不符合电子守恒。错误。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则n(Cl-)=nmol;n(NaClO)+n(NaClO3)=(0.3-n)mol。若氧化产物全为NaClO ,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n(NaCl)=n(NaClO)=0.3mol÷2=0.15mol;若氧化产物全为NaClO3,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3Cl2+6NaOH=5NaCl+NaClO3+H2O可知:n(NaCl)= 5n(NaClO)=0.3mol÷5/6=0.25mol;而事实上两种氧化产物都存在。因此存在关系:0.15<n<0.25。正确。D.若物质的关系为 n(NaCl):n(NaClO):n(NaClO3),则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1=11;而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1×5=7,得失电子数目不等,错误。
举一反三
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D
是氢氧化物,则A可能是(   )

①Al        ②Mg          ③Fe        ④Na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量取100 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填编号)。
A.CaCl2溶液B.MgSO4溶液C.NaCl溶液D.Ba(OH)2溶液
(2) 简述证明HCO3、CO32已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由此可以计算w(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w (Na2CO3)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2)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3)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 产生CO2的体积为    mL。
方案三:滴定法。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0 mol/L盐酸进行滴定到终点(已知终点时反应H++CO32- =HCO3-恰好完全)。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 mL。
(1)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_______________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法测得w(Na2CO3)=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B.二氧化硫C.次氯酸D.活性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原理为CO2 + NH3 + NaCl + H2O → NaHCO3↓ + NH4Cl
B.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C.反应Ⅰ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D.往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使氯化铵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