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1)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操作方法为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                  
C           ,D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的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       ;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将       
(4)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
(2)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或无水CaCl2、P2O5等) 碱石灰
(3)偏低 无影响 偏低
(4) %
解析
(2)A、C、D都是U形管,不能盛液体试剂,只能盛固体试剂。A处试剂必须同时吸收CO2和水蒸气。故A处盛的是碱石灰;C、D两处分别吸收水蒸气和CO2,故C处可盛无水硫酸铜(或无水CaCl2、P2O5等),D处可盛碱石灰。
(3)若A装置盛放NaOH溶液只吸收CO2,不吸收水蒸气,则混合物中产生水蒸气的Na2CO3·10H2O和NaHCO3的总质量在计算中会增大,因此测得的NaCl的含量会偏低;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水蒸气总质量减小,Na2CO3·10H2O和NaHCO3的总质量在计算中会减小,但是NaHCO3的质量是根据CO2的质量进行计算,所以测得的NaHCO3的含量不受影响;若撤去E装置,则D装置可吸收来自外界空气中的CO2,使得NaHCO3的质量在计算中会增大,故测得的Na2CO3·10H2O的含量会偏低。
(4)NaHCO3的质量分数:×2×84 g·mol-1÷w g×100%=%。
举一反三
按图装置通入X气体,并在管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能是  (  )。
A.H2和Fe2O3
B.CO和CuO
C.H2和Na2CO3
D.CO和Na2CO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1mol/L 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Na+离子个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溶液中的CO32—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C.微热反应后的溶液,溶液的pH会升高
D.当恰好生成Na2CO3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存在以下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现代化工生产有三种工艺:
一、布兰制碱法。以食盐为原料制碱,该法分三步:
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2NaCl+H2SO4=Na2SO4+2HCl;
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2SO4+4C=Na2S+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
二、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
三、候氏制碱法。低温下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该法生产的纯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
(1)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布兰制碱法工艺的缺点有                                           (写两点)。
(2)氨碱法工艺的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产品的副产物NH4Cl既可以做氮肥又可以重新生成氨气。写出NH4Cl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候氏制碱法反应的方程式为                                           
(4)为什么候氏制碱法工艺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理由是                                                     (写两点)。
(5)候氏制碱法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用m1表示加热前纯碱样品的质量,m2表示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加入足量的试剂A        (填写A的化学式)可将HCO3-离子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1、2、3、4的名称依次是溶解、      、洗涤和        
(2)方法二:在操作1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用到的是             ,在操作2中应选择的指示剂是           
(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流程图中的数据m、V(HCl) 填写有关的表达式];
(4)在方法三中: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除了称量试样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均文字简述);
(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pH
8.3
8.4
8.5
8.8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值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     (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石灰水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8.3,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常温下,在测得PH都等于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浓度分别为amol /L和bmol /L,则a与b的比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