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共15分)有4种质量比可能相同或不同的镁铝合金样品①、②、③、④。甲、乙、丙、丁4位同学各取1种样品,进行下列实验,测定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52.甲同学取

(本题共15分)有4种质量比可能相同或不同的镁铝合金样品①、②、③、④。甲、乙、丙、丁4位同学各取1种样品,进行下列实验,测定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52.甲同学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本题共15分)
有4种质量比可能相同或不同的镁铝合金样品①、②、③、④。甲、乙、丙、丁4位同学各取1种样品,进行下列实验,测定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52.甲同学取样品①m1 g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过滤;再往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到固体质量仍为m1 g。则样品①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53.乙同学取样品②m2 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到固体质量仍为m2 g。则样品②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4.丙同学取样品③m3 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发现固体完全溶解,标准状况下得到气体体积为V L,则样品③中m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取不同质量的样品④分别和30 mL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取合金质量与产生气体体积(已转化为标准状况)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合金质量/mg
510
765
918
气体体积/mL
560
672
672
55.通过计算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56.通过计算求样品④中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57.在c组实验后,还需向容器中加入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才能使剩余合金中的铝恰好完全溶解?
答案

52.  47.06%  (2分)
53.  60%  (2分)
54.  0.80V<m<1.07V
(2分,其它写法如27V/33.6<m<24V/22.4或9V/11.2<m<3V/2.8都给分)
55. 丙中盐酸反应完全,n(H2)="0.672/22.4" ="0.03" mol,(1分)
则c(HCl)="0.03×2/0.03=2.0" mol·L-1(1分)
56. 设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

(1分)
解得:x =" y" =" 0.01" mol(1分)
则w(Mg)="[(0.01" mol×24 g·mol-1)/0.510 g]×100%=47.06%(1分)
57. 根据HCl ~ NaCl和Al ~ NaAlO2可知
n(NaCl)="n(HCl)=2.0" mol·L-1×0.030 L="0.06" mol(1分)
n(NaAlO2)="n(Al)=0.01" mol×918/510="0.018" mol(1分)
根据Na+守恒得:n(NaOH)="0.06" mol+0.018 mol="0.078" mol(1分)
故V(NaOH)="0.078" mol/1.0 mol·L-1="0.078" L="78" mL (1分)
即c组实验后还需加入78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使剩余合金中的铝恰好完全溶解。
解析

试题分析:52.镁铝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经过二氧化碳反应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到固体为氧化铝,反应前为镁铝反应后为铝和氧,质量不变,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铝中氧的质量分数即为镁的质量分数,为16×3/(16×3+27×2)= 47.06%;53.该反应得到的固体为氧化镁,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即是镁铝合金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24+16)= 60%;
54.镁铝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的硫酸不同产生的气体量也不同,故采用极值法确定其范围,金属全为镁时
金属的量为V /22.4×24=1.07V,金属全为铝时V  /22.4×2/3×27=0.80V,范围0.80V<m<1.07V;
55.丁同学实验数据中盐酸量固定,bc组盐酸反应完全,a组金属反应完全,故计算盐酸的浓度根据bc组气体数据直接得出,丙中盐酸反应完全,n(H2)="0.672/22.4" ="0.03" mol,
则c(HCl)="0.03×2/0.03=2.0" mol·L-1
56.根据a组数据列方程式可解,解法见答案;57.根据元素守恒,合金中铝最终变为NaAlO2,开始加入的盐酸最终变为氯化钠,此可称为终态分析法。
n(NaCl)="n(HCl)=2.0" mol·L-1×0.030 L="0.06" mol(氯原子守恒)
n(NaAlO2)="n(Al)=0.01" mol×918/510="0.018" mol(铝原子守恒)
根据Na+守恒得:n(NaOH)="0.06" mol+0.018 mol="0.078" mol
故V(NaOH)="0.078" mol/1.0 mol·L-1="0.078" L="78" mL (1分)
即c组实验后还需加入78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使剩余合金中的铝恰好完全溶解。
举一反三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5molFe和4molCl2反应:5Cl2+4Fe点燃2FeCl2+2FeCl3
B.2molKMnO4和3mol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2MnO4+3H2O2+6H+=Mn2+4O2↑+6H2O
C.在电解液为氢氧化钾的甲醇燃料电池内电路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3H2O+2AlO2=2Al(OH)3↓+CO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H为红棕色粉末,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Q为白色胶状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F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C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E的化学式是___。
(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 。
(3) 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Y受热分解可生成H、I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陈述Ⅰ和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浓H2SO4有吸水性
浓H2SO4可用于干燥氨气
B
SO2有氧化性
SO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C
Mg有还原性
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Mg
D
NH3和HCl在水中溶解度很大
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某校高三同学高考前重做以下两个课本实验,请你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铝热反应实验:取磁性氧化铁粉按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进行铝热反应,将反应
后所得“铁块”溶于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

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因“铁块”中可能混有没反应完的
磁性氧化铁外,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                        
② 若要证明反应所得“铁块”中含有金属铝,可用            (填化学式)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KI在经酸化的溶液中被空气氧化的反应式为:4H+ + 4I-+ O2 = 2I2 + 2H2O。该反应的速率受温度、酸度、溶剂、试剂浓度等影响,可用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来观测该反应的速率。已知,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在温度升高时灵敏度会降低,高于75℃则不能显色;淀粉浓度越高显色越灵敏、颜色也越深。
实验小组拟用0.8 mol·L-1 KI溶液、0.1 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等来探究温度、酸度对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做了A—C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温度/℃
H2SO4体积/mL
KI溶液体积/mL
H2O体积/mL
淀粉溶液
/ mL
出现蓝色时间 /s
A
39
10
5
5
1
5
B
TB
10
5
5
1
没出现蓝色
C
5
10
5
5
1
39
D
 
 
 
 
 
t
①为确保A组实验在39℃下进行,应采用的控温操作方法是              
②A—C三组实验时,都加入了5mL水,其目的是                      
③B组实验中“没出现蓝色”,原因是                                   
④请你为小组设计D组实验方案(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设计的5个数据),以帮助小组完成探究目标。
⑤按你设计的实验数据,请你预测一个t值,并写出与你预测相对应的探究实验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