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
(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⑤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6)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镁和铝都是活泼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但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所以A中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2)由于镁和铝都是活泼的金属,在其表面含有氧化膜,所以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装置连接好以后,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要记录C的液面位置,然后由A向B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①④③②;读数是必须使内外压强相等,所以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剩余固体是镁。质量是cg,则铝的质量是(a-c)g。反应中生成的氢气是,则根据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是,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c偏大,所以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在实验室中,用溶液制备沉淀,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D.氨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中学化学常见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丁_______、戊_______
(2)写出甲物质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
(3)写出甲→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A→乙+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根据Mg与CO2的反应原理,探究Mg与NO2的反应及固体产物。该小组通过实验确认Mg能在NO2中燃烧,并对固体产物提出三种假设:
I.同体产物为MgO。
II.假设为______________。
III.假设为: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信息: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1)如图连接好仪器,装药品前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

(2)装置B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填序号)_______。
①浓硫酸   ②无水CaCl2   ③碱石灰   ④五氧化二磷
(3)开始打开活塞k,让A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待C中充满红综色气体后,关闭活塞k,再点燃C处酒精灯,同时D中碱液盛的很满,这样做的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
(4)E中收集到的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4,该气体是_______。
(5)实验得到固体残留物的质量是实验前Mg粉质量的1.5倍,则假设_______成立。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不纯的氧化铝(杂质为Fe2O3)为原料,设计了冶炼铝的以下工艺流程(部分反应产物没有标出):

(1)试剂X的化学式为        ,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室配制480mL 1 mol·L-1 X的溶液必须用到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胶头滴管外,还有           。常用来可以标定所配X的溶液浓度是否准确的实验名称是                 
(2)按照方案设计,试剂Z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以生成沉淀b[Fe(OH)3]。从试剂工业的角度,你认为方案   更合理,理由是                   
(3)已知N为氨气,实验室中还可以用下图装置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喷泉实验。

①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中A口部和B口部之间联通导气管的作用是                              
②若用此装置制备N气,若A中盛有浓氨水,则B装置中的固体试剂不可以选用下列的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烧碱      c.胆矾     d.碱石灰
(4)室温下,在a mol·L-1的(NH4)2SO4水溶液中pH=5,存在着平衡NH4++H2O NH3·H2O+H+,则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用含代数a的较为精确地数字表达式表示,不必化简,不做近似运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科研小组以难溶性钾长石(K2O•Al2O3•6SiO2)为原料,提取Al2O3、K2CO3等物质,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钾长石中的钾元素和铝元素在Na2CO3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NaAlO2和KAlO2,写出Al2O3转化为NaAlO2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已知NaAlO2和KAlO2易发生如下水解反应:AlO2+ 2H2O  Al(OH)3 + OH,“浸取”时应保持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
(3)“转化”时加入NaOH的主要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上述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是                              和水。
(5)以Al2O3为原料,以石墨为电极,通过电解法可制得金属铝。电解池中接电源负极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长时间电解后,需要更换新的石墨电极的是        极(填“阴”或“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