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被有机物污染的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生产过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H2SO4进

(14分)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被有机物污染的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生产过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H2SO4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被有机物污染的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H2SO4进行处理,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2)为了使灼烧后的氧化铜混合物充分酸溶,在加入稀H2SO4的同时,还通入O2。通入O2的目的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在实验室中,常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3)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广口瓶的作用是                 
(5)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
设计:将3.2 g铜丝放到45 mL 1.5 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 ℃。加入18 mL 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 ℃,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5 g。请回答:
①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②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答案
⑴  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Fe+2H=Fe2+H2↑;
⑵ 2Cu+O2+2H2SO4=2CuSO4+2H2O 或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
⑶ 3Cu+8H+3NO3-   =3Cu2+2NO↑+4H2O ;
⑷ 安全瓶 ;⑸  ①防止双氧水分解 ;②84% 。
解析

试题分析:(1)铁丝表面有铁锈。投入稀H2SO4中发生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Fe+2H=Fe2+H2↑;(2)为了使灼烧后的氧化铜混合物充分酸溶,在加入稀H2SO4的同时,还通入O2。通入O2的目的是使Cu变为氧化铜,与酸反应得到Cu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 或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3)在烧瓶中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3NO3-   =3Cu2+2NO↑+4H2O ;(4)广口瓶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5)①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是由于在反应的过程中使用了H2O2,而H2O2受热容易分解,使用温度不宜过高。②n(Cu)=" 3.2" g÷64g/mol=0.05mol,n(H2SO4)=" 0.045" L×1.5 mol/L=" 0.0675" mol硫酸过量,所以产生的CuSO4按照Cu来计算,理论产量:0.05mol×250g/mol=12.5g。因此CuSO4·5H2O的产率为(10.5 g÷12.5g)×100%=84%。
举一反三
(14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 + O2  2Cu + 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CuSO+ Fe FeSO+ Cu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        ,原因是         (写出1条原因即可)。分别用火法炼铜与湿法炼铜生产640gCu,则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Ⅱ、印刷电路板上使用的铜需要回收利用。
用FeCl3溶液浸泡印刷电路板制备CuCl2·2H2O晶体,实验室模拟回收过程如下:

①步骤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步骤5中蒸发浓缩CuCl2溶液时,要滴加浓盐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并结合简要文字说明),再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CuCl2·2H2O晶体。
③步骤4中洗涤沉淀的操作为                                     
④步骤3中可选用的“试剂1”是      (写出一种即可),目的是使溶液的pH升高到4,此时Fe3+浓度为                    [Ksp(Fe(OH)3)=4×10-38]。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省去),C、X均是单质,H溶液呈浅绿色,I溶液呈棕黄色。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固体可能是碘单质
B. 图中所示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1mol C与E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E、H、I溶液配制时,均需加酸防止其水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建筑用的红砖和青砖,其颜色是由其中含有的不同价态的铁氧化物所致。我国古代砖瓦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由青砖建成。有人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
①青砖中含的是FeO;②青砖中含的是Fe3O4;③Fe2O3遇长期酸雨侵蚀会风化溶解使砖瓦强度降低;④Fe3O4性质稳定;⑤FeO性质稳定。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⑤D.①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B.硅酸盐NaAlSiO4·nH2O可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Na2O·Al2O3·2SiO2·2nH2O
C.Al65Cu23Fe12是一种拟晶,具有合金的优良物理性能,其硬度比金属Al、Cu、Fe都大
D.过量铁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为单质,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均为金属单质,则丁所属的物质类别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若甲为金属单质,乙为非金属单质,则甲只能是Mg
C.若甲、乙元素是同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此时乙单质可能是Si
D.若甲、乙元素是同周期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2F2 + 2H2O=4HF + O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