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B.通入溴蒸气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D.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 B.通入溴蒸气 |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 D.加入适量的NaBr溶液 |
|
答案
D |
解析
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能与溴反应,不能用于除杂。 |
举一反三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分别表示N2、H2、NH3。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 、 。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 ;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 NH3还原法:8NH3+6NO2 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 %。 (6)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在贮存和使用该化肥时,应注意的事项及理由是: |
根据下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的成分是气体E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 B.浓热的D溶液能把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 | C.气体E遇空气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气体 | D.溶液G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
|
下图①—⑩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其中③气体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⑦是红综色气体,回答:
(1)①中的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主要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碳酸氢铵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 (3)写出工业上合成③的化学方程式 。 (4)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用途。某校甲、乙两个化学小组分别对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研究。
(1)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 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 实验装置
| 实验药品
| 制备原理
| 甲小组
| A
| 氢氧化钙、氯化铵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乙小组
| ②
| 浓氨水、氢氧化钠
|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③
| (2)甲组通过右图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验证了氨有还原性,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硬质玻璃管中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组将足量氨气不断通入滴有酚酞的AgNO3溶液中,现象为 , 反应结束所得溶液中除了H+、OH-、NH4+外还主要含有的离子有 。 (4)乙组欲制备氮化镁,查阅资料发现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N2+3H2O),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立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乙组提出了如下制备氮化镁的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你认为此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氨气与CuO反应,研究氨气的性质并测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任意填一种)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化为红色固体(已知Cu2O也为红色固体),量气管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前称取黑色CuO 80g,实验后得到红色固体质量为68g。则红色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此操作,而F中左边液面低于右边液面,会导致读取的气体体积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图中量气管可由________ (请选择字母填空: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改装而成。 (5)要想测得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实验中应至少测量或读取哪些数据________。 A.B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B.F装置实验前后液面差VL C.D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D.E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