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X、Y、Z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钠与Y物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C.

化合物X、Y、Z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钠与Y物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化合物X、Y、Z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钠与Y物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
C.X与Y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X
D.Z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
Na与化合物Y反应得到化合物Z与氢气,可推知Y为H2O,Z为NaOH,单质甲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则甲为O2,Na与氧气化合得到X,X与Y反应得到氧气与氢氧化钠,则X为Na2O2
A.转化关系中各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0价、降低为-2价,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故C正确;
D.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流程图中,X为第三周期两种重要单质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反应②、④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B的化学式:
A______,E______,B______.
(2)写出C溶液转化为C固体的过程中,HCl气流的作用:______.
(3)写出①、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4)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写出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BaCl2溶液______;
②Ba(NO32溶液______;
⑨FeCl3溶液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被略去.已知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A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F的稀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电子式为______.
(2)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J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B、C、D、E、F、G七种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A、B、D、G含有同种元素.已知:

(Ⅰ)A为金属单质;B为红褐色固体;E为密度最小的气体;G为浅绿色溶液.
(Ⅱ)D为黄色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Ⅲ)D的水溶液能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G生成B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______;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D的水溶液显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
(4)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对气体C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0.1molKI,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612×1023个.请按照要求填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解释
将少量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最初变成______色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继续通入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根据如图所示的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按如下要求填写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当A是气体单质时,B______,C是______,E是______,由D生成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当A是固体单质时,A______,B是______,D是______,由E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淡黄色固体A和气体X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名称______,X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溶液C中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操作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