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 |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 | D.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A、不正确,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稀盐酸具有挥发性。B、正确,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将活塞部分的下层液体混到上层液体中。C、正确,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在滤纸毛细管中移动速率不同。D、正确,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因为滴定管的刻度,下面的数值小。 |
举一反三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人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饱和NaHCO3溶液全部进人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人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人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
|
下面各装置图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Ⅰ Ⅱ Ⅲ ⅣA.实验Ⅰ量取20.0mL的H2SO4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 | B.实验Ⅱ用CaC2和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取C2H2 | C.实验Ⅲ制取氨气 | D.实验Ⅳ溴水褪色证明了乙烯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
|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的是
|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氢氧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实验 ⑦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PCl3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其他
| 黄磷
| 44.1
| 280.5
| 1.82
| 2P(过量)+3Cl22PCl3;2P+5Cl2(过量)2PCl5
| PCl3
| -112
| 75.5
| 1.574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 POCl3
| 2
| 105.3
| 1.675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PCl3的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
(1)向甲中通入干燥的Cl2之前,需先通入一段时间CO2,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应控制 ,以减少PCl5的生成。 (3)粗产品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PCl3的纯品。 (4)已知:a.H3PO3+H2O+I2 H3PO4+2HI;b.(NH4)3BO3溶液可与HI和H3PO4反应生成H3BO3(弱酸);c.Na2S2O3溶液可定量测定碘:I2+2Na2S2O3→Na2S4O6+2NaI ①测定产品中PCl3质量分数的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迅速移取m g产品,水解完全后在500mL容量瓶中定容。 步骤2:从容量瓶中移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步骤3:准确加入c1 mol/L碘溶液V1 mL(过量),再 。 步骤4:用标准Na2S2O3溶液回滴过量的碘,将近终点时加入3 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终点(蓝色溶液褪色);滴至终点时消耗c2 mol/L Na2S2O3溶液V2 mL。 ②根据上述数据,该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