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为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1)橄榄石型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与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

正极材料为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1)橄榄石型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与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正极材料为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
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的导电性能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及少量Al、Fe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 在上述溶解过程中,被氧化成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①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②(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
+2NH4HSO4+H2O;③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
(2)①8LiCoO2+Na2S2O3+11H2SO4==4LiSO4+8CoSO4+Na2SO4+11H2O
②CoO;Co2O3和Co3O4
举一反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填“是”或“否”)?
答:______。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写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对原电池的构成及形成条件做如下探究性实验.诸你对可能的现象作出推测,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动手做如下两个原电池的实验。剪约8 cm长、2 cm宽的纯铜片、纯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和铝片分别用导线与电流表的“+”,“一”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100 mL的小烧杯,向一只烧杯中注入约60 mL的浓HNO3,向另一只烧杯中注入
60 mL 6 mol/L的烧碱溶液,然后继续下面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两电极同时插入烧碱溶液中,电流表指针偏向_______(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铜片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将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电流表指针偏向____(填“铝”或“铜”)极,此时铜是___(填 “正”或“负”)极,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中的实验进行几分后,你会发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改变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并由此推断在两极上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此时相应的电极反应式,并用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学化学教材中,常借助于图像的这一表现手段清晰地突出实验装置的要点、形象地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下列有关化学图像表现的内容错误的是[     ]
A.铜锌原电池
B.中和热测定装置
C.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原理
D.氨的制取装置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人们普遍认为铝是负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原电池究竟谁是负极,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如下图,剪取约8cm的镁条及大小相近的铝片,用砂纸去膜,使镁条与铝片分别与量程为500μA的教学演示电表的“-”、“+”端相连接,迅速将两电极插入盛有1mol/L NaOH溶液的烧杯中。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约500μA,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很快电流逐渐减小至0;随后,指针向左偏移,且电流逐渐增大至约400μA,此时,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阶段,原电池的正极是____(填“Mg”或“Al”)片;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是____;负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
(2)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2H2O+2e-==H2↑+2OH-(极少),试判断此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未消失,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铝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不易除去,而此实验中无需刻意除去,原因是 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此实验中的电解质溶液改为稀硫酸,则电池的负极为____(填“Mg”或“Al”)片,其电极反应式为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