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

(14分)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浙江省的油条加工停用含铝食品的添加剂,逐步转换为无铝添加剂配方和工艺,从而保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油条。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组成。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试样m1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g;
③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④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为                                                      
装置C的作用为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                                           
(4)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w(NaHCO3)的是(   )(填选项字母)

(5)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w(NaHCO3  (填“能”或“不能”)。若能,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             ,若不能,此问不作答。
答案

(1)2NaHCO3Na2CO3 + CO2 + H2O (2分)、NH4HCO3NH3+ CO2+H2O (2分)
(2)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氨气(1分) ;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1分);
(3)把装置中的CO2、NH3和水蒸气排出,使其被装置B和装置C完全吸收(2分)
(4)b、c 、e   (3分,每项1分,选错一项倒扣一分,本题最低分0分) ;
(5)能(1分);×100% 或 等价表达式 (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解释正确的是
A.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无色气体,品红溶液退色,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B.向血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溶液不退色
C.向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无色的臭氧气体,红色可能退去
D.向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银,并用力振荡,黄色变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溶液蒸干
得到Al(OH)3
B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溶液,持续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制备胶体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
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分别为0.1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
比较碳酸和醋酸电解质能力强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A.向未知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后,再滴入BaCl2溶液,以检验SO42-
B.向溴乙烷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后,再滴入AgNO3溶液,以检验溴原子
C.向未知液中加入NaOH溶液碱化后,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验,以检验NH4+
D.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后,再滴入银氨溶液,以检验淀粉水解产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粉末,元素分析证明它由钾、硫、氧三种元素组成,钾和硫的
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原粉末可能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的有关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实验药品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 Na2CO3② NaOH ③ Ca(OH)2④ NaHCO3⑤ NH4Cl
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现将C处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的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D中的铜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制取气体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种(不包括连接装置)。
(2)B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铜片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处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中的___________(填下列各项序号)
A.Na2CO3B.AgNO3C.H2SO4D.FeSO4
(4)图E中持续通入氧气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他们设计的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其不足之处以及应如何改进,谈谈你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计算说明这次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