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反应前量筒内CH4与Cl2的体积比为_______,向100mL量筒中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反应前量筒内CH4与Cl2的体积比为_______,向100mL量筒中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反应前量筒内CH4与Cl2的体积比为_______,向100mL量筒中收集充入CH4、 Cl2的方法是________。 (2)CH4与Cl2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若用日光直射,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_ 。
(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量筒内壁上出现黄绿色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____、____等。
(4)实验中生成的油状液滴的化学式为 ,其中_________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5)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
(6)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1:4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 CH4和80mLCl2
(2)光照f或光亮处、漫射光; 爆炸
(3)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简内液面上升
(4)CH2Cl2、CHCl3、CCl4CHCl3、CCl4
(j)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6)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因溶解、反应而消耗
举一反三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至170℃,将生成 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1)写出乙烯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产生的气体除乙烯外,还有副产物
SO2和 CO2,SO2也能使溴水褪色:SO2+Br2+2H2O==H2SO4+2HBr。于是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质疑。为确 认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甲同学在实验时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____ (填序号)以除去其中的SO2, 再通人溴水看能否使溴水褪色。
A.氯水
B.NaOH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学又提出质疑,认为乙烯使溴水褪色也可能发生了取代反应:CH2=CH2+Br2→CH2CHBr+ HBr。 甲同学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又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确认是否发生取代反应,该实验所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可能的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丁烷催化裂解可按两种方式进行:C4H10→C2H6+C2H4;C4H10→CH4+C3H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裂 解气中CH4和C2H6的比例关系,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
①给D、G装置加热;
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③从A处通N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 Al2O3是催化剂,G后面装置已省略。)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
(2)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若对E装置中的混和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I、Ⅱ的方法是:I____,Ⅱ_________ 。
②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
③物质C可能的结构式________。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可不考虑)
(4)假定丁烷完全裂解,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当(E和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1.82g, G装置中固体质量减少了4.1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n(CH4):n(C2H6)=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所示: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聚乙炔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经溴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经干燥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二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后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则可以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1)请评价上述二个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2)在上述二个方案中,能否对某个方案稍作改变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如需要改进,请指出进行改进的方案和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习卤代烃的性质时,王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 NaOH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1)王老师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盛水试管(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若你用另一实验来达到王老师上述演示实验的目的,可以选用另一种溶液代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依据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明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 小明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溴化钠。老师和同学都认为这样不合理。若请你用实验验证该反应中生成了溴化钠,你与小明实验方案的两点不同之处分别是_________。
(4)用波谱的方法能方便地检验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根据你学到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使用波谱的名称和波谱仪器记录的结果分别是: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