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由于乙醛分子中有氢原子,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碳氧双键,溴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由于乙醛分子中有氢原子,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碳氧双键,溴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
①由于乙醛分子中有氢原子,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碳氧双键,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
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
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 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忽略溴水中Br2与水的反应,并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这时,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__ mol,则说明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
答案
(1)不可行;无论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或乙醛被溴氧化都有HBr生成,溶液均呈酸性
(2)a;0;2a
举一反三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1)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2)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___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3)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
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往其中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所用两种汁液的滴数如下
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该“脱氧剂”中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取某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固体为灰黑色粉末,夹杂着一些红棕色粉末。由此得出的结论为上述“脱氧剂”的铁已部分被_____________。
(2)将(1)中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滤渣分为两等份,每一份质量为8.0g将其中一份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干燥、纯净的沉淀20.0g。8.0g滤渣中活性炭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另一份滤渣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2.0mol/L的稀H2SO4,微热至反应完全。滤出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6.86g固体。
(3)结论:该“脱氧荆”中的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可解离出K+、Al3+和SO42-,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明矾中何种离子起净水作用,做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有同学认为以上方案中只是证明了Al2(SO4)3可以净水,K+没有净水作用,但Al3+和SO42-能否净水,不够完善。请你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报告并将你完善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目的的填入下表中: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进行了下列研究:
(1)小组一同学分析“空气质量日报”后初步得出结论,该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A.使用石油液化气;B.燃烧含硫煤;C.粉尘污染。
另一同学认为还有一个不可排除的原因是:D._____________。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市的雨水进行了采样与分析,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h后,再次测得pH为4.68。对此,你的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酸雨的途径通常有两种说法,请用“”表示在空气中形成酸雨的两条途径:
①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相当于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000L(含N2、O2、CO2、SO2等),缓缓通过足量的溴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0.233g。进行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提出下列措施以减少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排放量,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改进燃烧技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③工厂生产时将燃煤锅炉的烟囱造得更高
④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后使用
(5)大气中的NOx不仅造成酸雨,还会形成对人体健康、植物生长都有害的光化学烟雾。硝酸工业、氮肥工业、冶金工业和汽车尾气等都产生大量NOx。请你提出NOx减少排放的两条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能同食”等阃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禁吃菠菜 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C.菠菜烹饪前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按下图示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C、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_________________;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