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联系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议席的对比及所学知识说明了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民族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发展高潮。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创办刊物,宣传西方民主思想,要求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局面: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组建了很多政党,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结论:说明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4)趋势:①经济近代化(或工业化、或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②政治民主化(或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封建势力的压迫;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题型:0108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     一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显著变化及对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比较它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轻工业。纺织工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1915年至1921年,中国面粉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其他像火柴业、水泥业等也都有些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3)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林居漫录》记载: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最能体现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    [     ]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商业继续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