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可知李富孙对封建制(分封制)的肯定态度,”“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可知李富孙对封建制(分封制)的否定态度;B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选A。 |
举一反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 | 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 | 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 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
|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
|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
|
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
|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A.“立子立嫡” | B.“世卿世禄” | C.“封建亲戚” | D.“敬天法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