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

(1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7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1分)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私学的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西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代是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都存在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的缺陷,体现出封闭的特征。(4分)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2分)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到战国之世”可以知道材料所述现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时代背景要考虑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然后再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征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的“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和材料三中的“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知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是察举制,魏晋时代是九品中正制。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材料四中的“(隋)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知其特点是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根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可以得出其特点是以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举一反三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政令已经不通B.楚王尊王攘夷,确立霸主地位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诸侯列国内乱,相互兼并不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者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两者形成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C.礼治是核心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 D.宗法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