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重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可见是因为犯了避讳,犯了秦始皇的名讳。这里体现了古代皇权至上,所以D正确。A项中央集权的概念主要考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没体现,所以A错误;B中材料没涉及历法问题;C中没涉及君权神授问题。 |
举一反三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 | 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 | 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 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10分)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粤岭限南天设险,秦通舟楫凿嵯峨。”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 B.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C.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 D.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 |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图一 图二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
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