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2分);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2分);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2分);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2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的统治。(4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第(2)问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点评:本部分知识作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从题型上看,该考点的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题。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注重文字史料或图片,有些试题的切入点比较新颖,从内容上看,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较多。从考点分布上看,分布广泛,但重点突出。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考查,但考查的角度并不相同。如宋代官制;有时也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地方行政区划等处入手。
举一反三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分封制度B.三省六部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A.西周 B.秦朝C.西汉D.宋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