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

《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是司马错在征战后设立黔中郡,可以看出在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BCA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32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元代以前,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尚不足以直接控制西南边疆,滇、川、黔、桂各地,仍然通过当地林立的土司进行间接统治。元代在西南地区频繁用兵,贵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在湖广、四川、云南建立行省,朝廷直接派官管辖。入明以来,为了实现天下一统,自然要着手经营西南,谋求云南边疆的巩固,同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把贵州作为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使整个西南连成一体,纳入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国家版图,实现谋求疆域扩大和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材料三:1916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乃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唐、蔡、李并在各界大会上发表演说,宣布独立的意义,会后高呼口号,有“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中华民国万岁。”史称“云南起义”。
材料四: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
材料四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材料一中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是怎样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的?有何历史意义?(10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果怎样?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4)据材料一中图11和材料四,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图表述错误的是(   )
A.这是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图
B.反映的制度名称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C.反映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本质趋势。
D.能够体现分权制衡与民主的特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一次是指(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帝国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D.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次考古中发现出土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其中“兵不复起”主要是“皇帝”实行了(  ) 
A.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分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薛金星《教材全解》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五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六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2分)
(3)图一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4分)
(4)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3分)
(5)材料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2分)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6)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2分)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