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 社会经济发展
| 政治制度演进
| 17世纪和18世纪
| 西欧北美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工厂手工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19世纪
|
| 英国实行议会改革,法国民主和制确立,德国建立君主宪制。
|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3)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中共“七大”上做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对建立新中国有重要影响。
(4)依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政府”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努力。 |
答案
(1)不同:先秦时期,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君主没有绝对的专制权力。秦统一后,皇帝独揽全国的一切权力。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意义:早期启蒙思想兴起,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17世纪和18世纪的政治演进: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起近代的民主共和制度,西方的代议制民主逐渐形成,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19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展开和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3) 原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张荫桓的说法正确。 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4)《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1948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各民主党派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筹建新中国。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法律是统治阶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10分)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分) |
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 |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 B.“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 D.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
|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 小题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小题2: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小题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 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 的主要影响。(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