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小题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小题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
小题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B.推恩削藩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
小题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平定三藩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多伦会盟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
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
的主要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皇帝制度,集军国大权于一身,且开创了嫡长子继承制,使皇位世代相传。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可世袭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以上评述中,划线部分不正确的有   
A.1 处B.2处C.3处D.4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将自己的名号定为皇帝。从此,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一直沿用了2000年。与皇帝相关的制度尽管越来越复杂,但其实质却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受约束的权力。
——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史·秦汉卷》
材料二: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秦代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长城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A.抵御了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B.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C.阻隔了东西方正常的交往D.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有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