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谏官开始的时候论事不必实现知会宰相,后来又规定每十日就要上一“封事”。这体现了谏官权力的不断增大。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举一反三
(13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5分),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
A.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
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
D.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当代学者评论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利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这里的“它”指(    )
A.郡县B.行省C.封国D.内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群国并行制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D.解决土地兼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
C.汉武帝时的刺史制度D.隋唐的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