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有多种,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根据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和3种制度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有多种,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根据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和3种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有多种,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根据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和3种制度。世袭制也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时“天下为公”,首领的遴选以选贤任能禅让制为主。后来私有制出现了,逐渐实行“大人世及”的世袭制。荐举制即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这种方式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魏晋时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设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创立了公开考试择优选才的科举制度。科举制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 300多年,其主要特点有: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步入近代以后,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政府官员普遍都叫公务员。不过,同叫公务员,但中外的差别不小。西方国家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不得参与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中国的国家公务员不仅可以参加政党活动,而且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用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区别是通才与专才。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录用标准,并且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政府代表大财团的利益,公务员实际上是政府的雇员,因而公务员会形成一个封闭性的独立利益集团。中国政府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的公务员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法治周末》2010年10月20日,
原题:《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千年大轮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概括为三种制度和三个阶段,并分别简要指出其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概括中西公务员有何主要不同。(12分)
答案
(1)①世袭制也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主要特点是:世袭。(3分)
②荐举制即荐举贤才,存在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主要特点是:选拔的主要依据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3分)
③科举制始于隋朝,成形于唐代,沿用至清;主要特点有:公开考试,平等竞争。(3分)
(2)①政治要求不同:西方国家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中国的国家公务员不仅可以参加政党活动,而且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4分)
②选拔标准不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用人的主要标准是才能;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录用标准,并且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4分)
③服务宗旨不同: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政府代表大财团的利益,公务员实际上是政府的雇员,因而公务员会形成一个封闭性的独立利益集团;中国政府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的公务员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概括为三种制度和三个阶段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归纳,也可以依据教材所学知识来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这三种选官制度的主要区别是方式与标准不同,与分封制相辅相成的是血缘政治的世袭制,以推荐方式存在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依据才能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吏是科举制。其特点包含在了前述的内容中。
(2)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归纳、总结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的能力。依据材料相关内容,分析中西方公务员的不同点主要从对公务员的要求、用人的标准、服务对象的本质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突出中西方国家性质的根本不同导致了这一系列不同点的出现这个答题关键点。
举一反三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时期出现“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的社会现象,为改变上述现象实行的制度是(  ) 
A.均田制B.租调制
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