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C.精简机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C.精简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将官员的功过作为升迁、罢黜的重要依据。故选B。
举一反三
文物部门对某一皇家陵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陵墓按阴阳五行之宫、商、角、徵、羽对应方位,按山北水南座落于河南黄河边上。经过专家勘察,从地面建筑到地官都曾经遭受少数民族报复式的破坏。由此推断这~皇家陵墓可能属于
A.汉代B.唐代
C.宋代D.明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唐代中央的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这是一大缺点。钱穆针对的是
A.刺史B.三省长官
C.御史台D.总督巡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诏令曰: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相互联姻),又禁止
“卖婚”(与非世族的富人联姻,以获取丰厚的聘金和嫁妆)。此诏令反映出
A.秦汉时期,世族势力仍然顽固
B.魏晋时期,世族势力已经衰落
C.唐代世族仍拥有重要社会地位
D.宋代世族受到打压,渐趋崩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