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为了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古今中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14分)为了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古今中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为了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古今中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朱雄《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丛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关于古代中国与雅典“分权”的本质不同。(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这种政府结构有什么作用?(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些规定?(4分)
答案

(1)不同:古代中国通过三省六部制(或二府三司制),加强了封建的专制皇权;雅典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机构设置,实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4分)
(2)政府结构: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4分)
作用:防止专制,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地方积极性。(2分)
(3)规定:坚持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依靠群众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着眼于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本质区别,一种为专制制度,一种为民主制度。根据材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通过三省六部制(或二府三司制),加强了封建的专制皇权;雅典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机构设置,实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这种体制的作用:防止专制,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地方积极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举一反三
(20分)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选官制度变革对政治建设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袭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魏源集》
(1)分析材料一中宋、明“尽变其辙”的含义及其意义。(8分)
材料二 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材料三 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2)科举制废除的动因是什么?试结合材料二、三谈谈科举制的废除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政治制度的建设有何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下列各项中关于中国古代改革认识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
B.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整顿吏治
D.这些改革给我们今天的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王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四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以下做法体现温彦博观点的是
A.把突厥置于边疆,但散居各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
B.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
C.内迁突厥,但保全各旧部,把游牧民变成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D.分而治之,分散突厥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根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A.西周:“封建亲戚”         B.秦朝:“独尊儒术”
C.西汉:“布衣将相”        D.隋唐:“金榜题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