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掌握了国家政权
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答案
C
解析
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材料说明汉代官僚出现“布衣将相”现象,说明传统的贵族政治得到改变,贵族制度自战国以来进一步解体。
举一反三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
C.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
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当时尚书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盖是时凡任中书者,皆运筹帷幄佐命移祚之人;凡任三公者,皆备员高位畏权远势之人,而三公之失权任,中书之秉机要,自此判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
材料二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宋)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与尚书、中书在职权上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三省的概况。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从汉至唐宰相制度的演变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